跟着github上的项目json-tutorial完成一个json解析器。本文对应该项目的第四单元,重点在解析json数组。

👉原项目地址

一、JSON数组

一个 JSON 数组可以包含零至多个元素,而这些元素也可以是数组类型。换句话说,我们可以表示嵌套(nested)的数据结构。先来看看 JSON 数组的语法:

1
array = %x5B ws [ value *( ws %x2C ws value ) ] ws %x5D

当中,%x5B 是左中括号 [%x2C 是逗号 ,%x5D 是右中括号 ]ws 是空白字符。一个数组可以包含零至多个值,以逗号分隔,例如 [][1,2,true][[1,2],[3,4],"abc"] 都是合法的数组。但注意 JSON 不接受末端额外的逗号,例如 [1,2,] 是不合法的(许多编程语言如 C/C++、Javascript、Java、C# 都容许数组初始值包含末端逗号)。

JSON 数组的语法很简单,实现的难点不在语法上,而是怎样管理内存。

二、数据结构

首先,我们需要设计存储 JSON 数组类型的数据结构。

JSON 数组存储零至多个元素,最简单就是使用 C 语言的数组。数组最大的好处是能以 O(1) 用索引访问任意元素,次要好处是内存布局紧凑,省内存之余还有高缓存一致性(cache coherence)。但数组的缺点是不能快速插入元素,而且我们在解析 JSON 数组的时候,还不知道应该分配多大的数组才合适。

另一个选择是链表(linked list),它的最大优点是可快速地插入元素(开端、末端或中间),但需要以 O(n) 时间去经索引取得内容。如果我们只需顺序遍历,那么是没有问题的。还有一个小缺点,就是相对数组而言,链表在存储每个元素时有额外内存开销(存储下一节点的指针),而且遍历时元素所在的内存可能不连续,令缓存不命中(cache miss)的机会上升。

我见过一些 JSON 库选择了链表,而这里则选择了数组。我们将会通过之前在解析字符串时实现的堆栈,来解决解析 JSON 数组时未知数组大小的问题。

决定之后,我们在 lept_valueunion 中加入数组的结构:

1
2
3
4
5
6
7
8
9
10
typedef struct lept_value lept_value;

struct lept_value {
union {
struct { lept_value* e; size_t size; }a; /* array */
struct { char* s; size_t len; }s;
double n;
}u;
lept_type type;
};

由于 lept_value 内使用了自身类型的指针,我们必须前向声明(forward declare)此类型。

另外,注意这里 size 是元素的个数,不是字节单位。我们增加两个 API 去访问 JSON 数组类型的值:

1
2
3
4
5
6
7
8
9
10
size_t lept_get_array_size(const lept_value* v) {
assert(v != NULL && v->type == LEPT_ARRAY);
return v->u.a.size;
}

lept_value* lept_get_array_element(const lept_value* v, size_t index) {
assert(v != NULL && v->type == LEPT_ARRAY);
assert(index < v->u.a.size);
return &v->u.a.e[index];
}

暂时我们不考虑增删数组元素,这些功能留待第八单元讨论。

然后,我们写一个单元测试去试用这些 API(练习需要更多测试)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#if defined(_MSC_VER)
#define EXPECT_EQ_SIZE_T(expect, actual) EXPECT_EQ_BASE((expect) == (actual), (size_t)expect, (size_t)actual, "%Iu")
#else
#define EXPECT_EQ_SIZE_T(expect, actual) EXPECT_EQ_BASE((expect) == (actual), (size_t)expect, (size_t)actual, "%zu")
#endif

static void test_parse_array() {
lept_value v;

lept_init(&v);
EXPECT_EQ_INT(LEPT_PARSE_OK, lept_parse(&v, "[ ]"));
EXPECT_EQ_INT(LEPT_ARRAY, lept_get_type(&v));
EXPECT_EQ_SIZE_T(0, lept_get_array_size(&v));
lept_free(&v);
}

在之前的单元中,作者已多次重申,C 语言的数组大小应该使用 size_t 类型。因为我们要验证 lept_get_array_size() 返回值是否正确,所以再为单元测试框架添加一个宏 EXPECT_EQ_SIZE_T。麻烦之处在于,ANSI C(C89)并没有的 size_t 打印方法,在 C99 则加入了 "%zu",但 VS2015 中才有,之前的 VC 版本使用非标准的 "%Iu"。因此,上面的代码使用条件编译去区分 VC 和其他编译器。虽然这部分不跨平台也不是 ANSI C 标准,但它只在测试程序中,不太影响程序库的跨平台性。

三、解析过程

我们在解析 JSON 字符串时,因为在开始时不能知道字符串的长度,而又需要进行转义,所以需要一个临时缓冲区去存储解析后的结果。我们为此实现了一个动态增长的堆栈,可以不断压入字符,最后一次性把整个字符串弹出,复制至新分配的内存之中。

对于 JSON 数组,我们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,而且,我们可以用同一个堆栈!我们只需要把每个解析好的元素压入堆栈,解析到数组结束时,再一次性把所有元素弹出,复制至新分配的内存之中。

但和字符串有点不一样,如果把 JSON 当作一棵树的数据结构,JSON 字符串是叶节点,而 JSON 数组是中间节点。在叶节点的解析函数中,我们怎样使用那个堆栈也可以,只要最后还原就好了。但对于数组这样的中间节点,共用这个堆栈没问题么?

答案是:只要在解析函数结束时还原堆栈的状态,就没有问题。为了直观地了解这个解析过程,我们用连环图去展示 ["abc",[1,2],3] 的解析过程。

首先,我们遇到 [,进入 lept_parse_array()

生成一个临时的 lept_value,用于存储之后的元素。我们再调用 lept_parse_value() 去解析这个元素值,因为遇到 " 进入 lept_parse_string()

lept_parse_string() 中,不断解析字符直至遇到 ",过程中把每个字符压栈:

最后在 lept_parse_string() 中,把栈上 3 个字符弹出,分配内存,生成字符串值:

返回上一层 lept_parse_array(),把临时元素压栈:

然后我们再遇到 [,进入另一个 lept_parse_array()。它发现第一个元素是数字类型,所认调用 lept_parse_number(),生成一个临时的元素值:

之后把该临时的元素值压栈:

接着再解析第二个元素。我们遇到了 ],从栈上弹出 2 个元素,分配内存,生成数组(虚线代表是连续的内存):

那个数组是上层数组的元素,我们把它压栈。现时栈内已有两个元素,我们再继续解析下一个元素:

最后,遇到了 ],可以弹出栈内 3 个元素,分配内存,生成数组:

四、实现

经过这个详细的图解,实现 lept_parse_array() 应该没有难度。以下是半制成品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static int lept_parse_value(lept_context* c, lept_value* v); /* 前向声明 */

static int lept_parse_array(lept_context* c, lept_value* v) {
size_t size = 0;
int ret;
EXPECT(c, '[');
if (*c->json == ']') {
c->json++;
v->type = LEPT_ARRAY;
v->u.a.size = 0;
v->u.a.e = NULL;
return LEPT_PARSE_OK;
}
for (;;) {
lept_value e;
lept_init(&e);
if ((ret = lept_parse_value(c, &e)) != LEPT_PARSE_OK)
return ret;
memcpy(lept_context_push(c, sizeof(lept_value)), &e, sizeof(lept_value));
size++;
if (*c->json == ',')
c->json++;
else if (*c->json == ']') {
c->json++;
v->type = LEPT_ARRAY;
v->u.a.size = size;
size *= sizeof(lept_value);
memcpy(v->u.a.e = (lept_value*)malloc(size), lept_context_pop(c, size), size);
return LEPT_PARSE_OK;
}
else
return LEPT_PARSE_MISS_COMMA_OR_SQUARE_BRACKET;
}
}

static int lept_parse_value(lept_context* c, lept_value* v) {
switch (*c->json) {
/* ... */
case '[': return lept_parse_array(c, v);
}
}

简单说明的话,就是在循环中建立一个临时值(lept_value e),然后调用 lept_parse_value() 去把元素解析至这个临时值,完成后把临时值压栈。当遇到 ],把栈内的元素弹出,分配内存,生成数组值。

注意到,lept_parse_value() 会调用 lept_parse_array(),而 lept_parse_array() 又会调用 lept_parse_value()这是互相引用,所以必须要加入函数前向声明

最后,我想告诉同学,实现这个函数时,我曾经制造一个不明显的 bug。这个函数有两个 memcpy(),第一个「似乎」是可以避免的,先压栈取得元素的指针,给 lept_parse_value

1
2
3
4
5
6
7
8
9
for (;;) {
/* bug! */
lept_value* e = lept_context_push(c, sizeof(lept_value));
lept_init(e);
size++;
if ((ret = lept_parse_value(c, e)) != LEPT_PARSE_OK)
return ret;
/* ... */
}

这种写法为什么会有 bug?这是第 5 条练习题。

五、总结与练习答案

  1. 编写 test_parse_array() 单元测试,解析以下 2 个 JSON。由于数组是复合的类型,不能使用一个宏去测试结果,请使用各个 API 检查解析后的内容。
1
2
[ null , false , true , 123 , "abc" ]
[ [ ] , [ 0 ] , [ 0 , 1 ] , [ 0 , 1 , 2 ] ]

这个练习纯粹为了熟习数组的访问 API。新增的第一个 JSON 只需平凡的检测。第二个 JSON 有特定模式,第 i 个子数组的长度为 i,每个子数组的第 j 个元素是数字值 j,所以可用两层 for 循环测试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static void test_parse_array() {
size_t i, j;
lept_value v;

/* ... */

lept_init(&v);
EXPECT_EQ_INT(LEPT_PARSE_OK, lept_parse(&v, "[ null , false , true , 123 , \"abc\" ]"));
EXPECT_EQ_INT(LEPT_ARRAY, lept_get_type(&v));
EXPECT_EQ_SIZE_T(5, lept_get_array_size(&v));
EXPECT_EQ_INT(LEPT_NULL, lept_get_type(lept_get_array_element(&v, 0)));
EXPECT_EQ_INT(LEPT_FALSE, lept_get_type(lept_get_array_element(&v, 1)));
EXPECT_EQ_INT(LEPT_TRUE, lept_get_type(lept_get_array_element(&v, 2)));
EXPECT_EQ_INT(LEPT_NUMBER, lept_get_type(lept_get_array_element(&v, 3)));
EXPECT_EQ_INT(LEPT_STRING, lept_get_type(lept_get_array_element(&v, 4)));
EXPECT_EQ_DOUBLE(123.0, lept_get_number(lept_get_array_element(&v, 3)));
EXPECT_EQ_STRING("abc", lept_get_string(lept_get_array_element(&v, 4)), lept_get_string_length(lept_get_array_element(&v, 4)));
lept_free(&v);

lept_init(&v);
EXPECT_EQ_INT(LEPT_PARSE_OK, lept_parse(&v, "[ [ ] , [ 0 ] , [ 0 , 1 ] , [ 0 , 1 , 2 ] ]"));
EXPECT_EQ_INT(LEPT_ARRAY, lept_get_type(&v));
EXPECT_EQ_SIZE_T(4, lept_get_array_size(&v));
for (i = 0; i < 4; i++) {
lept_value* a = lept_get_array_element(&v, i);
EXPECT_EQ_INT(LEPT_ARRAY, lept_get_type(a));
EXPECT_EQ_SIZE_T(i, lept_get_array_size(a));
for (j = 0; j < i; j++) {
lept_value* e = lept_get_array_element(a, j);
EXPECT_EQ_INT(LEPT_NUMBER, lept_get_type(e));
EXPECT_EQ_DOUBLE((double)j, lept_get_number(e));
}
}
lept_free(&v);
}
  1. 现时的测试结果应该是失败的,因为 lept_parse_array() 里没有处理空白字符,加进合适的 lept_parse_whitespace() 令测试通过。

按现时的 lept_parse_array() 的编写方式,需要加入 3 个 lept_parse_whitespace() 调用,分别是解析 [ 之后,元素之后,以及 , 之后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static int lept_parse_array(lept_context* c, lept_value* v) {
/* ... */
EXPECT(c, '[');
lept_parse_whitespace(c);
/* ... */
for (;;) {
/* ... */
if ((ret = lept_parse_value(c, &e)) != LEPT_PARSE_OK)
return ret;
/* ... */
lept_parse_whitespace(c);
if (*c->json == ',') {
c->json++;
lept_parse_whitespace(c);
}
/* ... */
}
}
  1. 使用第三单元解答篇介绍的检测内存泄漏工具,会发现测试中有内存泄漏。很明显在 lept_parse_array() 中使用到 malloc() 分配内存,但却没有对应的 free()。应该在哪里释放内存?修改代码,使工具不再检测到相关的内存泄漏。

成功测试那 3 个 JSON 后,使用内存泄漏检测工具会发现 lept_parse_array()malloc()分配的内存没有被释放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==154== 124 (120 direct, 4 indirect) bytes in 1 blocks are definitely lost in loss record 2 of 4
==154== at 0x4C28C20: malloc (vg_replace_malloc.c:296)
==154== by 0x409D82: lept_parse_array (in /json-tutorial/tutorial05/build/leptjson_test)
==154== by 0x409E91: lept_parse_value (in /json-tutorial/tutorial05/build/leptjson_test)
==154== by 0x409F14: lept_parse (in /json-tutorial/tutorial05/build/leptjson_test)
==154== by 0x405261: test_parse_array (in /json-tutorial/tutorial05/build/leptjson_test)
==154== by 0x408C72: test_parse (in /json-tutorial/tutorial05/build/leptjson_test)
==154== by 0x40916A: main (in /json-tutorial/tutorial05/build/leptjson_test)
==154==
==154== 240 (96 direct, 144 indirect) bytes in 1 blocks are definitely lost in loss record 4 of 4
==154== at 0x4C28C20: malloc (vg_replace_malloc.c:296)
==154== by 0x409D82: lept_parse_array (in /json-tutorial/tutorial05/build/leptjson_test)
==154== by 0x409E91: lept_parse_value (in /json-tutorial/tutorial05/build/leptjson_test)
==154== by 0x409F14: lept_parse (in /json-tutorial/tutorial05/build/leptjson_test)
==154== by 0x40582C: test_parse_array (in /json-tutorial/tutorial05/build/leptjson_test)
==154== by 0x408C72: test_parse (in /json-tutorial/tutorial05/build/leptjson_test)
==154== by 0x40916A: main (in /json-tutorial/tutorial05/build/leptjson_test)

很明显,有 malloc() 就要有对应的 free()。正确的释放位置应该放置在 lept_free(),当值被释放时,该值拥有的内存也在那里释放。之前字符串的释放也是放在这里:

1
2
3
4
5
6
void lept_free(lept_value* v) {
assert(v != NULL);
if (v->type == LEPT_STRING)
free(v->u.s.s);
v->type = LEPT_NULL;
}

但对于数组,我们应该先把数组内的元素通过递归调用 lept_free() 释放,然后才释放本身的 v->u.a.e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void lept_free(lept_value* v) {
size_t i;
assert(v != NULL);
switch (v->type) {
case LEPT_STRING:
free(v->u.s.s);
break;
case LEPT_ARRAY:
for (i = 0; i < v->u.a.size; i++)
lept_free(&v->u.a.e[i]);
free(v->u.a.e);
break;
default: break;
}
v->type = LEPT_NULL;
}

修改之后,再运行内存泄漏检测工具,确保问题已被修正。

  1. 开启 test.c 中两处被 #if 0 ... #endif 关闭的测试,本来 lept_parse_array() 已经能处理这些测试。然而,运行时会发现 Assertion failed: (c.top == 0) 断言失败。这是由于,当错误发生时,仍然有一些临时值在堆栈里,既没有放进数组,也没有被释放。修改 lept_parse_array(),当遇到错误时,从堆栈中弹出并释放那些临时值,然后才返回错误码。

遇到解析错误时,我们可能在之前已压入了一些值在自定义堆栈上。如果没有处理,最后会在 lept_parse() 中发现堆栈上还有一些值,做成断言失败。所以,遇到解析错误时,我们必须弹出并释放那些值。

lept_parse_array 中,原本遇到解析失败时,会直接返回错误码。我们把它改为 break 离开循环,在循环结束后的地方用 lept_free() 释放从堆栈弹出的值,然后才返回错误码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static int lept_parse_array(lept_context* c, lept_value* v) {
/* ... */
for (;;) {
/* ... */
if ((ret = lept_parse_value(c, &e)) != LEPT_PARSE_OK)
break;
/* ... */
if (*c->json == ',') {
/* ... */
}
else if (*c->json == ']') {
/* ... */
}
else {
ret = LEPT_PARSE_MISS_COMMA_OR_SQUARE_BRACKET;
break;
}
}
/* Pop and free values on the stack */
for (i = 0; i < size; i++)
lept_free((lept_value*)lept_context_pop(c, sizeof(lept_value)));
return ret;
}
  1. 第 4 节那段代码为什么会有 bug?

这个 bug 源于压栈时,会获得一个指针 e,指向从堆栈分配到的空间:

1
2
3
4
5
6
7
8
9
for (;;) {
/* bug! */
lept_value* e = lept_context_push(c, sizeof(lept_value));
lept_init(e);
size++;
if ((ret = lept_parse_value(c, e)) != LEPT_PARSE_OK)
return ret;
/* ... */
}

然后,我们把这个指针调用 lept_parse_value(c, e),这里会出现问题,因为 lept_parse_value() 及之下的函数都需要调用 lept_context_push(),而 lept_context_push() 在发现栈满了的时候会用 realloc() 扩容。这时候,我们上层的 e 就会失效,变成一个悬挂指针(dangling pointer),而且 lept_parse_value(c, e) 会通过这个指针写入解析结果,造成非法访问。

在使用 C++ 容器时,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。从容器中取得的迭代器(iterator)后,如果改动容器内容,之前的迭代器会失效。这里的悬挂指针问题也是相同的。

但这种 bug 有时可能在简单测试中不能自动发现,因为问题只有堆栈满了才会出现。从测试的角度看,我们需要一些压力测试(stress test),测试更大更复杂的数据。但从编程的角度看,我们要谨慎考虑变量的生命周期,尽量从编程阶段避免出现问题。例如把 lept_context_push() 的 API 改为:

1
static void lept_context_push(lept_context* c, const void* data, size_t size);

这样就确把数据压入栈内,避免了返回指针的生命周期问题。但我们之后会发现,原来的 API 设计在一些情况会更方便一些,例如在把字符串值转化(stringify)为 JSON 时,我们可以预先在堆栈分配字符串所需的最大空间,而当时是未有数据填充进去的。

无论如何,我们编程时都要考虑清楚变量的生命周期,特别是指针的生命周期。

经过对数组的解析,我们了解到如何利用递归处理复合型的数据类型解析。与一些用链表或自动扩展的动态数组的实现比较,我们利用了自定义堆栈作为缓冲区,能分配最紧凑的数组作存储之用,会比其他实现更省内存。我们完成了数组类型后,只余下对象类型了。

留言

⬆︎TOP